网站首页
郑州西区中医院开诊六周年庆典
医院概况
新闻中心
科室导航
中医特色
教学科研
党建专栏
专家坐诊表

秋天一吃就涨,反酸?多半是脾胃在求救!

2025-09-28 14:06 23 浏览
入秋后,不少人明明没吃错东西,却总被“胃里顶得慌”“一受凉就拉肚子”“嘴里发苦没胃口”缠上。其实这不是胃在“闹脾气”,而是秋季的气候特点+不当饮食,让脾胃悄悄“打了败仗”。今天就来聊聊,怎么看懂脾胃的“求救信号”,以及秋天护脾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一、先搞懂:为啥秋天脾胃特别容易“出问题”?
秋天脾胃脆弱,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:
 
1. 气候“两头夹击”:初秋白天还热,晚上却凉,很多人习惯穿露腰、露脐装,或晚上踢被子,腹部一受凉,脾胃的“动力”就会减弱,吃进去的食物没法及时消化,自然会胀、会反酸;

2. “贴秋膘”踩了雷:秋季讲究“贴秋膘”补身体,但不少人直接顿顿红烧肉、火锅、油炸品,脾胃本来就没适应季节变化,突然被高油、高糖食物“压垮”,反而会出现消化不良、舌苔厚腻。

二、脾胃在“求救”的3个信号,别不当回事!
脾胃不会“说话”,但会通过身体发出信号,出现以下情况,就要及时调整:
 
- 信号1:舌苔厚腻、口气重:晨起刷牙前看舌苔,若舌头表面像铺了一层“白霜”(或发黄),且凑近镜子能闻到口臭,说明脾胃里“积了食”,消化功能在下降;

- 信号2:饭后腹胀、反酸烧心:吃一点点就觉得“胃里顶得慌”,甚至饭后躺卧时反酸、嘴里发苦,可能是脾胃动力不足,食物在胃里“堵”住了;

- 信号3:大便不成形、黏马桶:正常大便应该成形、易冲走,若长期大便稀软、黏在马桶上冲不净,也是脾胃“运化差”的


三、秋天护脾胃,4个“不花钱”的妙招,照着做就对了
护脾胃不用吃贵的补品,做好这4件小事,比啥都管用:
 
1. 先给脾胃“穿件衣”:重点护好“两个部位”
 
脾胃怕凉,秋季一定要做好保暖:
 
- 白天别穿露腰、露肚脐的衣服,尤其是空调房,可搭个小披肩护住腰腹;

- 晚上睡觉盖好薄被,别把脚露在外面,若腹部容易凉,可放个暖水袋(温度别太高)敷10分钟,促进脾胃循环。
 
2. “贴秋膘”换个吃法:多吃“温软淡”,少吃“凉硬油”
 
秋季补脾胃,关键在“养”不在“补”:
 
- 推荐吃:山药、南瓜、小米、茯苓、莲子等“温和食材”,比如早上喝碗山药小米粥,中午吃蒸南瓜,既能补营养,又不增加脾胃负担;

- 别多吃:刚从冰箱拿的西瓜、冰奶茶,以及油炸食品、辛辣火锅,这些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,加重不适。
 
3. 饭后别“瘫着”:1个小动作帮脾胃“减负”
 
很多人饭后直接躺沙发,会让食物在胃里“堆着”,建议:
 
- 饭后别马上坐或躺,站起来慢走10-15分钟(别快走、别弯腰),给脾胃“足够空间”消化;

- 若饭后胀得慌,可按揉“足三里”(膝盖外侧下方3指处),每次按1分钟,帮助缓解腹胀。
 
4. 别让情绪“伤了脾”:少生气、少焦虑
 
中医说“思虑伤脾”,想太多、经常生气,也会让脾胃“没精神”。秋季若容易烦躁,可每天抽5分钟深呼吸,或听点轻松的音乐,情绪顺了,脾胃消化也会更顺畅。
 
最后提醒:出现这些情况,别硬扛!
 
若出现以下症状,可能是脾胃问题加重,别自己吃药,及时到医院消化科或中医科就诊:
 
- 腹胀、腹痛持续超过3天,吃助消化的食物也没缓解;

- 出现呕吐、拉黑便,或体重突然下降;

- 本身有胃炎、胃溃疡,秋季症状反复或加重。
 
脾胃是“后天之本”,秋天护好脾胃,不仅能少遭罪,还能为冬天的健康打基础。从今天起,试试上面的小妙招,让脾胃慢慢“恢复元气”吧~


首页 电话 留言 联系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