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 浏览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流感监测数据,我国南方省份近期流感活跃度呈现上升趋势。有专家分析指出,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,今年我国可能迎来一个“早到”的流感高发期,且主要流行毒株与去年相比已发生明显变化。
那么,今年的流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?主要流行的是哪种毒株?我们又该如何选择疫苗?
多个国家已出现流感活动提前的迹象。例如,日本今年10月即进入流感季,较往年提早超过一个月;英国、德国、意大利等国近期也报告流感病例显著增多。综合判断,今年流感季不仅可能提前到来,感染规模也可能高于往年。
在毒株方面,今年监测到的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3N2病毒,而去年的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。由于毒株发生转换,人群对当前流行的H3N2普遍免疫力较低,更需提高警惕。
从症状上看,无论是甲型H1N1、H3N2还是乙型流感,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、咳嗽、咽痛,并伴随明显的全身酸痛、乏力与头痛。这与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(如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)为主、全身反应轻微的特点有所不同。如出现突发高烧、显著乏力或全身酸痛,应高度怀疑流感可能。

有了科学研究结论的支撑,广大民众在感染新冠病毒后,更应保持心态平和。基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居家治疗指南和常用药参考表,进一步向民众宣传用药规范势在必行。
理想接种时间为每年9月至11月,以确保在流感高峰来临前建立起有效免疫屏障。如错过该时段,在整个流行季内仍可补种。
流感疫苗诱导的保护性抗体通常可在接种后2至4周形成,保护效果一般维持6至8个月。更重要的是,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,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,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最新疫苗,以获得针对当前毒株的有效防护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所有≥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。以下五类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,应格外重视接种:
· 5岁以下儿童(尤其2岁以下婴幼儿);
· 65岁及以上老年人;
· 肥胖人群(BMI ≥ 30);
· 孕妇及围产期女性;
· 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,如慢性呼吸系统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肝肾疾病、血液病、代谢性疾病、免疫功能抑制等。
及时接种不仅保护自己,也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。

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(三价/四价,注射)、亚单位疫苗(三价/四价,注射)和减毒活疫苗(三价,鼻喷)。所谓“价”,指疫苗覆盖的病毒型别数量,四价比三价多一种乙型毒株的防护。
不过,四价多覆盖的这一型乙流毒株,在过去四年中全球范围内极少流行。因此,从实际防护效果看,三价与四价差异不大。建议公众不必刻意等待某一品类,可就近选择接种点现有疫苗,尽早完成接种。

儿童,特别是5岁以下幼儿,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高热,并可能引发肺炎等合并症。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自我保护意识较弱,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较高,有基础病的儿童更易进展为重症。
如孩子感染流感,初期可居家观察,保证充分饮水、营养和休息,注意开窗通风。一旦症状持续、高热不退或精神状态差,应及时就医。
温馨提示
今年流感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,建议公众、特别是上述五类高危人群,提早安排疫苗接种,做好防护,出现症状及时检测与就医。